2025年9月16日收盘,兴业银行报收于20.7元,下跌1.76%,盘中创下60日新低。 这只市值超过4380亿元的银行股,当日遭遇主力资金净流出5.8亿元,占总成交额比例高达25.27%。

与此同时,游资资金净流入2.49亿元,散户资金净流入3.31亿元。 这种主力与散户反向操作的局面,引发了市场关注。

01 资金分歧,主力与散户各有所图

2025年9月16日,兴业银行经历了明显的资金分歧。 主力资金净流出5.8亿元,其中超大单资金净流出4.19亿元,大单资金净流出1.6亿元。
与此同时,游资资金净流入2.49亿元,散户资金净流入3.31亿元。 这种情况表明机构投资者与普通投资者对兴业银行后市走势判断存在明显差异。
从成交情况看,当日换手率为0.52%,成交量109.86万手,成交额达22.94亿元。 这种资金流向分歧在A股市场并不罕见,但发生在市值超过10万亿元的银行股上实属少见。

02 融资盘持续买入,看法显著分化
尽管主力资金大幅流出,融资资金却呈现持续流入态势。 9月16日,兴业银行融资买入2.63亿元,融资偿还1.38亿元,融资净买入1.24亿元。
这已经是融资资金连续3日净买入,累计净买入额达3.06亿元。 近20个交易日中,该股有16个交易日出现融资净买入。
融资余额增加通常意味着杠杆资金看好后市表现。 截至9月16日,兴业银行融资融券余额达82.14亿元。
03 股价创阶段性新低,估值处于低位
兴业银行股价在9月16日交易时段曾触及20.98元,创下60日新低。 截至收盘,该股报20.7元,下跌1.76%。
从估值指标看,兴业银行市盈率为5.9,市净率仅为0.63倍,处于国有和股份行后1/2,静态股息率达4.88%,处于国有和股份行前1/2,高股息特征明显。
2025年以来,兴业银行股价涨幅为7.44%,但近7日股价下跌了5.07%。 银行股此轮回调与市场偏好变化密切相关,近期市场资金更多地转移到成长型股票上。

04 业绩基本面总体稳健
兴业银行2025年中报业绩呈现“营收微降、利润微增”的特点。 公司主营收入1104.58亿元,同比下降2.29%。
归母净利润431.41亿元,同比上升0.21%。 其中第二季度单季主营收入547.75亿元,同比下降0.94%;单季归母净利润193.45亿元,同比上升3.38%。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兴业银行资产总额突破10万亿元大关,成为国内又一家十万亿级商业银行。 负债率为91.58%,投资收益182.97亿元。
05 股东结构持续变化
兴业银行的股东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截至2025年6月30日,该行普通股股东户数已连续六个季度快速下降,时隔15年重回20万户以内。
在资本市场,这通常被视为筹码趋于集中。 2025年上半年,兴业银行前五大股东合并持股比例突破50%,由49.83%升至50.84%。
大家人寿2025年一季度大举增持,成为该行第五大股东,并取得董事席位;大股东福建省财政厅则在二季度将所持86亿元可转债全额转股。
06 机构评级与目标价
尽管短期股价承压,机构对兴业银行的评级仍偏向积极。 最近90天内共有18家机构给出评级,其中买入评级11家,增持评级6家,中性评级1家。
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26.67元,较当前20.7元的股价有约28.8%的上行空间。 这显示专业机构认为该股当前估值偏低。
兴业银行主营业务包括企业金融业务、零售金融业务、同业和金融市场业务、金融科技。 在所属碳金融概念2025年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中,兴业银行等7家均不足10%。

兴业银行的表现并非孤立事件。 近60日内,A股42只银行股中36只下跌,银行板块整体表现疲软。
国有大行表现相对稳健,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普跌趋势明显,兴业银行作为股份制商业银行,正处于这波下跌的重灾区。
近日多家银行公告显示,银行大股东、董监高密集增持银行股,理由是“对该行未来发展的信心和价值成长的认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