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德经》的智慧,恰是投资世界的底层逻辑——真正的投资从来不是追风口、逐短期利益的零和博弈,而是价值观的同频共振,是对商业本质与人性底色的长期坚守。
段永平评价马斯克
大佬的投资选择,也有价值态度。
近日,在雪球对话访谈节目《方略》中,知名投资人段永平对于特斯拉、电动汽车行业及智能驾驶的未来,分享了一系列极具个人色彩的观点,既不掩饰对技术创新的认可,也毫不避讳对企业家品行的考量,更对行业格局做出了大胆预言。
图源:雪球
谈及特斯拉及创始人埃隆・马斯克,段永平直言这些年自己的看法并未发生本质变化。
“马斯克这个人确实厉害,他有很多想法非常先进,这一点我始终认可。”他毫不吝啬对马斯克创新能力的赞赏,尤其提到SpaceX实现大型航天器回收的壮举时,更是忍不住感叹“太牛了”,同时透露自己作为Starlinks的客户,对这一产品十分青睐。
但认可归认可,在投资决策上,段永平却有着明确的底线:“你投资实际上就是在跟他做朋友,我不想跟他做朋友,哪怕给我钱我也不干。”
他坦言,随着对马斯克相关行事风格的了解,“我就觉得有点不太喜欢这个人”,以及自身购买特斯拉汽车后,“看他们的服务各方面,好多我没那么满意的东西”,最终,段永平选择了卖出股票。
当然,段永平也承认,这或许是一个错误的决策,“当初可能应该留着”。
在他看来,马斯克的想法中既有合理之处,也有难以捉摸的部分,“你不知道他哪一条会先落地”,这也让特斯拉的投资逻辑变得更加复杂。
因此,段永平表示,“马斯克是个牛人。毫无疑问,肯定比我牛太多了,但这不意味着我一定要喜欢他。”
将目光投向整个电动汽车行业,段永平的判断同样犀利。
他认为,大部分电动车生意注定会充满艰辛,核心症结在于“差异化很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缺乏独特优势的产品终将陷入同质化内卷,最终只能赚取微薄的平均利润。
但特斯拉是个例外,“它款式少、产品单一,却能实现大规模量产,相对成本自然就低,所以很可能有钱赚。” 段永平强调,特斯拉真正做到了差异化,这也是其在行业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此外,对于“智能驾驶是否会改变四轮汽车生意的本质”这一热门问题,段永平给出了冷静的思考。
他表示,如果每家企业都各自为战研发智能驾驶技术,无疑会陷入很累的内耗。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将来大家大概率会采用Google这类第三方的成熟方案,最终还是会走向同质化。”
这意味着,智能驾驶或许难以成为长期的差异化壁垒,行业仍将难逃内卷命运。
“就像我们当年做游戏机一样,一开始可能有几百家企业涌入,但卷到最后只会剩下几家能赚钱,其余的都会倒下。” 段永平笃定地预言,现在市面上的电动车企业大部分都会被淘汰,只是目前尚无法判断最终的幸存者是谁。
从对企业家品行的坚守,到对产品差异化的看重,再到对行业内卷的预判,段永平的每一个观点都紧扣其投资逻辑——既尊重技术创新的力量,也坚守价值观的底线,更懂得在喧嚣的市场中看清行业发展的本质。
那么,不投特斯拉的段永平,投了什么呢?
段永平表示,“我一般跟大家讲,我就三只股票:苹果、腾讯、茅台,差不多真是这样。”
因为段永平觉得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并且强调“你要看懂公司,这个很难。为什么说投资很简单,但是不容易?简单就是你一定要看公司,你一定要看懂生意,你也要看懂未来的现金流;难是难在你很难做到这一点,大部分公司都不容易看懂。”
从段永平的话来看,他算是看好苹果、腾讯和茅台的,或许,这也正是前段时间段永平捐款选择捐茅台股票的原因——
11月1日,段永平向江西省江西水利电力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无偿捐赠其持有的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股票1万股(按当日市值计算约1500万人民币),以父母名义设立教育专项基金,全力支持该校励教奖学事业发展。
图源:江西水利电力大学公众号
段永平以“大道无形我有型”的个人账号发文称:“其实只是1万股茅台,他们每年花分红就好。市值只是暂时的。”
图源:雪球
对此,有市场人士分析,对于受赠方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极具灵活性的捐赠形式。根据Wind数据,贵州茅台在2024年的两次分红分别为每股23.882元和27.673元。按此计算,这1万股茅台股票每年可为该校带来超过50万元的分红收益。
可见,段永平相当看好茅台的长期投资价值,让人不由得期待后续情况。
“中国巴菲特”段永平
提及段永平,投资圈首先想到的是他“中国巴菲特”的称号。而回溯其职业生涯起点,他更是亲手打造了小霸王、步步高两大国民品牌,在实业与投资领域都书写了令人瞩目的篇章。
段永平的商业故事,要从1989年那个充满机遇的节点讲起。
彼时,他来到中山市怡华集团下属的一家小厂担任厂长,主导生产家用电视游戏机。
在那个电子产品逐渐走进家庭的年代,段永平敏锐地察觉到市场需求,两年后,他抓住央视平台的传播力,推出“拥有一台小霸王,打出一个万元户”大赛。
这一极具吸引力的营销活动,让小霸王迅速走进大众视野,不仅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品牌,更成为80后、90后群体难忘的青春回忆,也为段永平奠定了在消费电子领域的行业地位。
但段永平的商业野心从未止步于小霸王的成功。
1995年,他选择在东莞重新出发,成立步步高电子有限公司。
谁也未曾想到,这家公司会成为日后手机市场两大巨头OPPO和vivo的前身——随着业务发展与战略调整,步步高逐渐拆分出不同业务板块,而段永平在OPPO、vivo及后来的步步高教育电子三家公司中,各持有约10%的股份,成为背后重要的推动者。
2001年,在实业领域已取得辉煌成就的段永平,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宣布退休,将公司日常运营交给自己精心培养的徒弟团队。
即便退居幕后,他依然承担着三家公司董事长的职责,以战略眼光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这份放权不放手的智慧,也让外界看到了他作为领导者的格局。
退休后的段永平,并未淡出公众视野,反而在投资领域开启了新的传奇。
2002年,他与夫人将目光投向了当时处境艰难的网易——彼时网易刚在美国上市不久,股价却一路暴跌至不足0.5美元,市值缩水到不足2000万美元,甚至面临被交易所摘牌的危机。
在市场一片唱衰声中,段永平凭借对网易商业模式的深刻理解和对价值的判断,以0.8美元/股的价格逆势抄底,买入205万股。
随后的故事成为投资圈的经典:随着网易业务回暖,股价一路飙升至70美元,段永平从中斩获百倍以上的回报,这一操作也让他“中国巴菲特”的称号开始在投资圈流传。
不过,真正让“中国巴菲特”这一称号更具分量的,是段永平与“股神”巴菲特的直接对话。
他以62万美元的价格,成功拍下巴菲特慈善午餐的参与资格,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
在这场备受瞩目的午餐中,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深深影响了段永平,他后来多次公开表示:“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对我影响很深。他让我更加坚信,价值投资是长期成功的关键。”
从实业到投资,从打造品牌到坚守价值,段永平的每一步选择,都印证着他对商业本质与投资逻辑的深刻洞察,也让他成为跨越两个领域的标杆人物。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段永平已经64岁,但他认为自己还有很多可做的投资,未来,他又会有什么动作,我们持续关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