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宝
“花好月圆人团圆”,今天,中秋佳节如期而至。中秋之夜最温暖的场景,莫过于与家人围坐一堂,共同赏月。
今年的月亮,何时迎来最圆时刻呢?
2023年9月29日在北京拍摄的中秋夜景。新华社记者 王建华 摄
“今年还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浙江省天文学会科普讲师徐煜华表示,今年的满月时刻是10月7日(农历八月十六日)的11:48。
其实每年中秋的满月在视觉上差别不大,只不过满月时刻并不一定出现在农历十五,也有可能出现在十五前后。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据介绍,由于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其公转的速度快慢不均等。
2023年9月29日,在浙江省舟山市,人们在海边赏月。新华社发(邢守秒 摄)
每逢农历初一,人们看不到月亮,叫“新月”,也叫“朔”;到了农历十五左右,人们可以看到圆圆的月亮,称为“满月”,也叫“望”。月亮最圆时刻的“望”最早可发生在农历十四的晚上,最迟可出现在农历十七的早上。
虽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同一轮明月在不同地区的观赏体验,却会因地理与气候条件产生差异。
徐煜华解释,从地理位置来看,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更早见月,南方纬度较低,月亮升得更高,观赏视野更开阔;北方纬度较高,月亮在天顶的高度会稍低一些。
2023年9月29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滹沱河畔拍摄的滹沱河特大桥与中秋明月。新华社发(陈其保 摄)
气候条件对赏月的影响则更加明显。“北方秋季多是晴朗干燥的‘秋高气爽’,月色清晰明亮;而南方中秋时常多云潮湿,容易被云雾遮挡。”徐煜华补充道,城市光污染也会对赏月产生干扰,若想看到更明净的月光,选择郊外或山间等地是不错的选择。
如今,人类对月球的科学认知已十分深入,但中秋赏月依然承载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徐煜华认为,从文化层面来看,赏月是文化认同的象征。自古以来,月亮寄托着“团圆”的寓意,中秋节通过赏月,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重新连接家庭与故乡,增强文化归属感。
2023年9月29日在宁夏银川文化城凤凰幻城拍摄的月亮。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 摄
从情感价值来看,面对现代社会的压力,人们仰望明月不仅带来宁静与美感,也为家庭成员与邻里社区提供凝聚情感的契机。
同时,赏月还是公众接触天文学的重要途径。人们在欣赏月亮的同时,可以被引导去理解月球的科学知识,从而在美的体验中融入科学思维。
“月亮始终是艺术和文学的重要灵感来源,中秋赏月与公共文化活动结合,也让节日更具审美和时代气息。”徐煜华说道。
皓月当空,不少人想要在中秋记录月亮的美好,对此,徐煜华也分享了简单易行的技巧:“其实,拍月亮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只要有一台手机或者相机,再配个三脚架,就能轻松上手。”
他提醒,月亮亮度较高,拍摄时需避免画面过曝,用手机拍摄,可长按屏幕锁定月亮,再调低亮度;用相机拍摄,则用低ISO、较快快门速度。对焦时,直接对准月亮锁定焦点,或手动调到最清晰状态即可。
2023年9月29日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拍摄的月亮。新华社发(曹建雄 摄)
“选对时间也很关键。”徐煜华表示,除了满月,像上弦月、下弦月时拍摄,更易捕捉一些细节,比如月面上的山脉和环形山等。拍摄完成后,可以稍微裁剪画面,微调对比度。
“新手只要做到‘设备稳、曝光准、时间对’这三点,就能拍出令人惊喜的作品。”
这个中秋,不妨带着这份指南,寻一处佳地,赏一轮明月,在月色中感受节日的独特魅力。
潮新闻记者 林辰辰 赵艺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