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临近中秋,小编不由得想要高歌一曲来庆祝这阖家团圆的日子,这时小编灵光乍现,想起中秋与秋分以前都是有祭月的习俗,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渊源呢?
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因为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却没有月亮是非常不吉利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在《周礼·春官·龠章》中记载到“中秋,夜迎寒,亦如之”,说明在先秦时期古人会举行迎接寒气的仪式,为秋收冬藏做准备。但《周礼》中说的“中秋”指农历八月,也就是秋天的第二个月,即“仲秋”,与后世中秋有些许不同,说明在先秦时代“中秋”已有了雏形。
清代 蒋溥《月中桂兔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从汉代开始,由祭月、礼月逐步变成赏月的仪式。据记载,汉代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有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的活动,不仅如此汉代还是中秋节从皇家祭月传统向民间节俗过渡的重要时期。
清代 袁耀《山水屏-春台明月》
故宫博物院藏
到了唐代成为固定节日,在《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到了明清时期,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并在2008年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清代 王翚《玉峰看月图》
故宫博物院藏
现如今中秋节过得五花八门,有各大卫视的中秋晚会让人眼前一亮又一亮;有中秋游园会,年轻人身穿汉服在游园会上体验皮影、面塑等非遗项目;也有利用假期来一场“特种兵式旅游”。
当然大家更愿意选择回家与家人团聚,共度中秋;那么在古代人们是如何度过中秋节的呢?
祭月
《礼记》中有提到“秋暮夕月”。夕月指的是拜祭月神,在月下设香案、摆祭品,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庇佑。
清代 冷枚《高秋玩月图》轴
故宫博物馆藏
吃月饼
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饼”首次出现在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当时仅是一种点心。
明代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余》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这是目前能找到的最早明确将月饼与中秋节团圆寓意相结合的文字记载。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大家喜欢吃什么馅的月饼呢?小编喜欢豆沙馅,为豆沙馅打call!
清代 袁耀《汉宫秋月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燃灯
南宋周密的著作《武林旧事》中记载了南宋都城临安的燃灯习俗,提到“此夕浙江放‘一点红’羊皮小水灯数十万盏,浮满水面,烂如繁星,有足观者。”描述了中秋放灯的场景。
清代 佚名《弘历观月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上述习俗传承至今,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特色活动,香港的舞火龙、广州的吃田螺、苏州的看串月、钱塘江观潮等等…况且中秋佳节怎么能少的了猜灯谜呢,今天也和大家乐上一乐猜个灯谜—十五月亮照沙滩(打一成语)欢迎大家踊跃参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