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师成香饽饽”——这年头,连教育圈都开始流行“啃老”了?某重点中学门口,退休特级教师王老师刚出校门就被三所民办学校校长围住,有人举着“年薪百万”的牌子,有人直接搬出“独立办公室+专属司机”的待遇,活像菜市场抢购特价鸡蛋的大妈。可当记者追问这些校长“到底看中退休老师什么”,得到的回答却让人哭笑不得:“他们不用备课改作业,直接上课就行。”合着现在教育质量是靠“即插即用”的U盘来保障的?

学校争抢退休老师的算盘,打得比珠算冠军还响。某民办校长直言不讳:“年轻老师要培训、要评职称、要请产假,退休老师多省心——不用交五险一金,不用管继续教育,上课讲错知识点还能甩锅给‘年纪大了记性差’。”更鸡贼的是,有些学校把退休老师当“招生广告”,招生简章上印着“特聘原XX中学名师授课”,结果家长交了高价学费才发现,这位“名师”每周只来上两节自习课。这种把教育当快餐的玩法,和街头贴小广告的“老中医包治百病”有什么区别?

退休老师被捧上神坛的背后,是年轻教师的集体失语。某重点中学数学组的老教师退休后,学校直接把他的教案复印给年轻老师用,结果期中考试年级平均分掉了15分——原来那些看似“陈旧”的教案里,藏着三十年摸透的学生认知规律。可现在呢?新教师培训变成“如何快速使用退休老师的课件”,评职称时“有退休名师指导”成了加分项,年轻教师还没站稳讲台就被逼着当“复读机”。教育不是老字号点心铺,不能光靠“祖传秘方”续命。
最荒诞的是,这场“抢老潮”正在制造新的教育不公平。某县城中学花重金聘退休名师,结果本地年轻教师集体跳槽到民办学校;某重点高中把退休教师当“救火队员”,导致青年教师失去锻炼机会,三年后连高考题都讲不明白。更讽刺的是,有退休教师自曝:“我每周要跑四所学校代课,根本没时间备课,只能把二十年前的课件改改日期。”这哪是发挥余热?分明是把教育当流水线,把老师当可替换的零件。
那些举着“尊重经验”大旗的学校,敢不敢公布退休教师的实际教学效果?某教育机构跟踪数据显示,退休教师带的班级,学生满意度比年轻教师高12%,但知识掌握深度低23%——原来学生喜欢的是“不布置作业、不叫家长”的宽松,不是真正的教学质量。更值得警惕的是,某退休名师因长期使用陈旧案例教学,被学生在知乎上吐槽“讲的案例比我爸结婚时还老”。当教育变成“吃老本”的生意,最终买单的还是那些交着高昂学费的家长。
教育不是老酒窖,不能光靠陈年佳酿撑场面。某省教育厅最新文件要求“退休教师返聘需通过教学能力测试”,结果八成申请者因“无法熟练使用智慧课堂工具”被淘汰。这记耳光打得漂亮——时代在变,学生在变,连黑板都变成电子屏了,还指望用三十年前的教案教今天的孩子?那些争抢退休老师的学校该醒醒:真正的教育质量,从来不是靠“抢老”抢来的,而是靠给年轻教师成长空间、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尊重教育规律挣来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