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其妹妹从广东来江西玩,在南昌一家特色小炒店用餐时,辣到呼吸性碱中毒,打了120送往医院。
视频中,该网友介绍,她妹妹本身是比较能吃辣的,但由于旅途疲惫、水土不服,加上进食速度较快,用餐后不久便出现手麻、肢体颤抖、眼皮跳动等症状,后来发现是呼吸性碱中毒,呼叫了120急救。送医后,妹妹在病床上戴口罩休息了几分钟便基本恢复,随后返回酒店。
广东人不能吃辣?
堪称中国食辣史上最大的“冤案”
都说,世界上有两种辣,一种叫辣,一种叫广东的辣。
广东的辣就是跟你客气客气、意思意思。“人菜瘾大”是广东人在辣椒面前撕不掉的标签。
还记得,2018年台风“山竹”侵袭广东一带,超市被抢购一空,唯独辣椒无人问津,剩下速食酸辣粉、藤椒味儿方便面孤零零躺在货架上的情景吗?
就算整座城都没吃的,广东人也绝对不吃辣椒!这是“广东人最后的倔强”。
但这无疑是本世纪,中国饮食史上最大的“冤案”。
早在2013年6月,《中国城市食辣报告》从地域分布、人群特征、习惯特点等方面梳理了我国城市人群食辣的基本情况。
在地域分布上,北京(24.4%)、广东(19.1%)、江苏(12.4%)、浙江(8.5%)及山东(7.7%)排前五位,而不是公认的四川、贵州、湖南、江西等几个“辣省”。
广东人吃辣的天花板,在粤北韶关,要是广东大哥让它出战,菜系辣度能排全国第三。
广东辣,是真不跟你开玩笑的。
曾有不谙世事的“受害者”在微博现身说法:“吃过广东南雄鹅王,微辣没把我辣死”。对了,他是江西人。能把一个江西人辣死,不愧是你——韶关南雄,广东吃辣界隐藏boss级选手。
为什么在广东、上海、北京这样传统上根本就不怎么吃辣的地方,如今辣味却越来越流行呢?
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曹雨在《中国食辣史》一书中分析认为,吃辣之所以能在当今C位出道,一是受到生活节奏加快的影响,二是吃淡味的成本越变越高。
中国近30多年来,城市化加速发展,大量人口涌入一二线城市之中,新进入城市的移民需要通过社交来建立社会关系,而吃饭是中国人建立关系的最传统和便捷的手段,辣味菜肴是相对便宜的,也是移民能够消费得起的食物。
另外,关于中国人对辣椒越来也上瘾,还有一种基因学上的解释。辣椒的辣味主要来自辣椒素。辣椒素与口腔内的TRPV1蛋白通道结合,产生一种类似高温灼烧的感觉,这种灼烧感会使大脑产生“身体受伤”的错觉,从而分泌能够安抚情绪、振奋心情的内啡肽,让人心情愉悦。
嗜辣的人吃辣椒时“越吃越爽”就是这个原因。
(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自河南都市频道、鲁中晨报、中国蔬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