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足球比赛中,VAR(视频助理裁判)技术的引入本应为裁判判罚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然而,最近广西平果与重庆铜梁龙的比赛中,VAR出现“黑屏”事件,引发了各方的关注与讨论。对此,中国足协于10月8日发布了裁判评议,详细解读了事件的经过及相关判罚的合理性。
事件发生在中甲联赛第25轮的比赛中。当时比赛进行到第60分钟,广西平果队的17号球员在对方的罚球区内与重庆铜梁龙的防守队员争抢球权,最终倒地。此时,裁判员并未判罚犯规,随后VAR与裁判员进行了沟通,但最终决定不介入此判罚。广西平果俱乐部对此表示不满,认为对方的防守行为应判罚点球。
对此,评议组经过详细的录像回放和分析后,做出了判定:从现有的视频来看,重庆铜梁龙的防守队员在踢球时先触到了球,随后才接触到对方球员,因此并不存在犯规的行为。这也意味着,裁判员未判罚犯规的决定是正确的,VAR的介入决定也是合理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比赛的转播画面中,裁判员曾使用对讲机与VAR进行联络,但在场回看区域的屏幕并未显示比赛画面。这一情况引起了不少人的疑惑,认为是VAR系统出现了故障。对此,评议组进行了澄清:本场比赛中,裁判员的耳麦通讯系统受到比赛现场附近的电磁环境影响,导致无法正常通讯。在这种情况下,裁判员使用对讲机等备用设备进行沟通是符合VAR操作要求的。
在与VAR建立了通讯联络后,裁判员依据现场情况,决定不介入该判罚。在此情况下,回看区域中的屏幕并未显示回看画面,仅显示赛事标识,这并不是如某些报道所称的“黑屏”,而是正常的操作流程。评议组表示,屏幕及画面信号并未出现故障,所有操作均在规定范围内进行。
这次事件引发了球迷和媒体的广泛讨论,不少人对VAR的作用和判罚的公正性表示关注。VAR作为一种辅助判罚的工具,其合理运用能够有效提升比赛的公平性,但在使用过程中,通讯设备的稳定性与现场的电磁环境也显得尤为重要。
回顾这场比赛,广西平果虽然在判罚上感到不满,但足协的评议也为大家提供了一个理解VAR操作的机会。希望未来的比赛中,各种技术手段能够更加顺畅地服务于比赛,减少争议,让足球回归本质的精彩与乐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