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央视《军情时间到》栏目披露了歼-35隐身舰载战斗机的核心性能参数。节目明确指出其雷达反射截面积仅为0.01至0.02平方米,相当于成年人手掌大小。通过多维度对比,证实这款国产五代机的隐形性能已实现全球领跑。从超材料应用到气动设计优化,歼-35的技术突破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迈入世界顶尖行列,改变了全球隐身战机格局。
此次曝光聚焦于歼-35的隐形能力。该机采用自主研发的超宽频行波抑制超材料,通过人工设计的微纳结构实现对电磁波的精准调控,覆盖从低频到红外的全频段探测范围。与F-22、F-35使用的传统羰基铁型涂料相比,这种材料性能提升一到两个数量级,并通过叠层工艺附着于机体表面,解决了传统涂料易脱落和维护难的问题。军事专家强调,这种材料让歼-35无需依赖恒温机库维护,实战部署灵活性远超美军战机。
在气动外形方面,歼-35严格遵循“平行原则”,进气口边缘、尾翼前后缘均与机翼边缘保持平行对齐,使雷达波反射集中于少数几个方向,大幅降低被探测概率。机身蒙皮接缝采用锯齿化处理,垂尾与平尾进行切尖设计,规避了角点散射风险。腹部设计极为平坦,避免了F-35因曲面鼓包产生的额外雷达反射。进气道则采用先进的等熵DSI进气道,通过唇缘削尖优化,将腔体谐振散射降至最低,侧面隐身效果显著优于F-35的双锥鼓包设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