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假期别出门了,机票我已经退了!”看着儿子小覃接连交出的77分、76分、69分三张试卷,李女士抑制不住内心的怒火,对着儿子吼出了这句话。李女士的儿子小覃一直以来都成绩优异,没想到,他的高中首段学习却遭遇“滑铁卢”。一家人期盼已久的国庆假期旅行,也因小覃数学成绩的“三连跌”而彻底泡汤。
儿子成绩没达预期
妈妈一怒之下退机票
开学初,李女士就与儿子约定:若平时考试能稳定在班级前10名,就兑现国庆假期全家旅游的承诺。以小覃过往的成绩来看,李女士本以为这个目标不难实现,便提前买好了机票。可现实却给了她沉重一击:数学科目第一次测试77分,第二次76分,最近一次更是跌至69分,成绩远低于自己的预期。
“儿子对这次国庆之旅期盼了好久,临时取消是有点残忍,但只有奖惩分明才能让他明白努力的重要性。”李女士告诉记者,得知机票被退的当晚,儿子躲在房间里伤心了很久。
“平时提醒他认真复习,他总不当回事,现在考成这样,必须让他知道后果。”李女士的语气里满是失望。在她看来,“奖惩分明”是教育孩子的基本原则,只有让孩子尝到“不努力的后果”,才能激发他的上进心。
然而,李女士的“秉公执法”却在家庭内部引发了分歧,丈夫在孩子面前和她站同一立场,但回到卧室却表达了反对意见。
“孩子刚上高中,可能还没适应新的学习节奏。考砸了,他心里肯定也不好受,这时候更需要的是安慰和鼓励,而不是直接取消旅游计划。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更加沮丧,甚至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孩子爸爸无奈地表示。
支持者:
无底线安慰
易让孩子失去进取之心
李女士的做法不仅在家中掀起争议,更戳中了无数家庭的教育痛点。
考试成绩与奖惩的争论,本质上是家长对孩子教育方式的困惑。记者采访多位家长后发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形成激烈交锋。
“如果考差了还能享受奖励,那努力的意义在哪里?”张先生坚决支持李女士的做法,他认为现在的孩子大多缺乏挫折教育,适当的“惩罚”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小覃期待国庆旅行,说明他知道‘做好了有奖励’,那也该明白‘没做好会有后果’。”张先生表示。
“在孩子未达到奖励标准时依然给予奖励,孩子会觉得规则可以随意打破,以后可能会不再重视成绩,也不会为了达到目标而努力。”徐先生也表示,学习本就是一个需要努力和付出的过程,成绩是对学习成果的检验,考砸了说明孩子在学习上可能存在问题,此时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分析原因,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不是一味地安慰。
李女士的做法虽然看似极端,但也是为了让孩子明白“有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接受采访的家长中,大部分表示,如果孩子考差了还能享受原本的奖励,那么“奖励”就失去了激励的意义,孩子会觉得努力没有必要,反正考得好与坏都一样。长此以往,孩子会变得懒惰、懈怠,缺乏责任感,这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都是有害的。
反对者:
受挫时的安慰
是孩子成长的养分
“孩子满心期待着国庆旅游,突然被取消,心里得多失落啊。这种做法不仅会伤害亲子关系,还可能让孩子对考试产生恐惧。”张女士一直秉持“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教育理念,她认为李女士的做法过于极端,孩子在受挫时更需要关心和安慰,而不是冰冷的惩罚。
张女士分享了她与儿子俊俊的亲子故事。
为了激发儿子俊俊的学习积极性,母子俩曾约定: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科,任何一科考试成绩达到95分以上,就可以获得奖励。最初的奖励是积分币,随着俊俊长大,后来的奖励变成了在限定金额内选择盲盒手办或游戏皮肤。这套规则起初运行顺畅,俊俊为了心仪的奖品,学习劲头十足。
但六年级第一单元测试,俊俊三科成绩均不理想,在班中“吊车尾”。沮丧的俊俊提出想拆之前未拆封的盲盒手办。按照既定规则,俊俊此次成绩未达奖励标准,但张女士换位思考,觉得自己心情不好时也会通过购物或吃美食安慰自己,孩子受挫时为何不能获得一点安慰?于是她打破规则,将盲盒递给俊俊,而俊俊恰好拆到了梦寐以求的隐藏款,心情也随之好转。温暖的鼓励也有了美好的结局,俊俊在之后的考试中,多次达到97分、98分。
“孩子在考试失利后,本身就会感到沮丧、失落,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此时家长的安慰和鼓励就像一剂“强心针”,能帮助孩子重新树立信心,走出失败的阴影。”张女士表示,家长传递给孩子的应该是理解和关爱,让孩子知道即使考差了,自己依然被爱。孩子在感受到这份温暖后,会更有动力去反思自己的问题,努力改进。
“在孩子考差后直接取消旅游计划,只会让孩子陷入更深的负面情绪中,甚至可能让孩子觉得家长爱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成绩,这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童女士也表达了类似观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考试失利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如果因为一次考砸就给予惩罚,孩子可能会变得害怕失败,不敢尝试新事物,这对孩子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国庆放假8件小事
实现“高质量带娃”
做好假期规划,以放松身心为主。
无论居家还是外出,以放松心情、享受悠闲假期为主,不为完成任务、不为“见世面”,为孩子创造一份自由、快乐的美好回忆。
放下手机,抽出2-3天的时间,全身心陪孩子玩耍。
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游戏、聊八卦,引导TA解决游戏中的困难,分析生活中的情绪,聆听他们的八卦趣事。
健康饮食
邀请孩子一起去超市或菜市场买菜,制作美食大餐。每天保持牛奶摄入,辅之以水果、坚果、奶酪加餐。
规律作息
即使是假期,孩子玩得很疯,也要保持往常的作息,不熬夜,坚持晚上11点前入睡。中午可以保持午休,如果没有午休的环境,也可以不作休息。
保持适当的运动
如果假期没有远行计划,要让孩子每天的运动量在半小时以上,跑步、踢球、跳绳、爬山都是很好的。运动至心率、呼吸加快,面色涨红,有适量出汗为宜。运动后注意饮水,及时补充水分。
如果你国庆计划带娃出游,要格外注意安全。
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走斑马线,不闯红灯,不在马路上打闹。不在拥挤的人群跑跳、逆行,避免摔倒造成踩踏。游览景区时,遵守规则,不破坏公物。避免与野生动物接触,以免抓咬伤或寄生虫感染。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在景点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区域做好防护措施,要给孩子佩戴好口罩,饭前便后、摸口鼻前,勤洗手。
心理和身体的平衡是促进整体健康的关键。
可以根据学校课程和作业量,合理分配时间。合理规划休闲时间,可以通过选择一些喜欢的活动,如运动、阅读、交流等方式,使学习时间与休闲时间相互补充,保持身心的平衡与健康。
(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自宁波晚报、广州妇儿中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