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热木·依明 本报记者 刘松瑶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70年来,新疆持续推进质量强区建设,经历了从萌芽探索到系统推进、从局部突破到全方位提升的深刻变革,取得了有益成效。
1995年至2000年为新疆质量强区建设的奠基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疆工业基础薄弱,产品质量以保障基本供给为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新疆工业生产得到持续健康发展,质量管理经历了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和全面质量管理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后,新疆依托“一黑一白”(石油、棉花)战略启动工业化进程,建立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工业增加值从1952年的1.09亿元增至2000年的千亿级规模,为质量提升奠定产业基础。
2001年至2017年为体系构建阶段。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新疆基础设施完善,铁路、公路、水利等工程品质提升,建成一大批重大工程,为质量强区建设奠定良好基础。2000年,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质量管理职能统一划归新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实施质量振兴、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2002年,新疆成立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实施名牌发展战略,累计培育“新疆名牌”300多个。党的十八大后,新疆将质量强区与新时代治疆方略深度融合,设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质量奖,于2017年首次提出“质量强区”战略,并启动质量提升专项行动。
2018年至今为深化跃升阶段。2018年,新疆制定印发《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确定以产品、工程、服务和环境四大领域为质量提升工作重点。2023年,新疆制定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质量强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质量高地”目标,质量工作由此迈入多领域、深层次、全方位发展的新阶段。2024年,新疆颁布实施第四部省级质量促进条例,质量强区建设迈入法治化轨道。
70年风雨兼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质量强区建设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坚实足迹。当下,新疆质量强区建设正向新高度迈出步伐。
新疆产业质量竞争力实现全面提升。农业提质增效,建成全国最大优质棉基地,棉花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2.2%,棉花主要质量指标达到近6年最高水平;林果年产值超620亿元,培育吐鲁番葡萄、库尔勒香梨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45个,农产品地理标志91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98%以上。工业转型升级加速,形成优势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建成3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开工建设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氢储能项目,新型储能累计建成并网近1000万千瓦,位居全国前列。硅基、铝基等新材料以及风电、输变电等能源装备的技术水平全国领先,金风科技、新特能源入选全国链主企业,特变电工等企业跻身全球输变电装备制造第一梯队。服务业品质提升,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2024年新疆接待游客突破3亿人次、营收3595亿元,5A级景区数量累计达到18家,“新疆是个好地方”品牌辐射全球;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居西北五省区第一、全国排名首次跃居前十;自贸试验区首创“铁空联运一单制”,物流成本大幅降低。
新疆质量基础设施取得跨越式发展。新疆现行有效地方标准达2081项,参与国际标准制定54项,主导或参与国家标准制修订1100余项,建成国家级标准化试点57个,林果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全国领先。新疆设立“一带一路”国家计量测试研究中心(新疆),建设天然气开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油气管道储运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等2家自治区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累计建设社会公共计量标准1430余项,发布地方计量技术规范160余项。新疆还推进检验检测机构改革,加强与招商局集团、香港标准及鉴定中心合作,改革成立的“招商新检”是全国首个省级NQI一体化转企改制和央地合作改革的成功范例。“新疆标检”让当地产品走向国际市场,“质量基础发展研究院”的挂牌助力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
新疆以双轮驱动为产业赋能。品牌矩阵成形,培育“新疆品质”区域公共品牌,48家企业160项产品通过认证;“品味新疆”区域农业品牌入选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百强榜单;拥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5个、地理标志商标109个、农产品地理标志91个,阿克苏苹果、精河枸杞、库尔勒香梨等特色产品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400亿元;“西帕”生物医药品牌成为国家级消费名品,新疆软件园、克拉玛依云计算产业园跻身西部数字产业高地。创新生态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全疆经营主体达269.59万户(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9.39万户);全疆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1万件,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突破百亿元;累计培育新疆质量奖企业2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99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764家,上市公司61家。推行“新质贷”质量融资增信服务,为5137家质量标杆企业累计授信超200亿元。全面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全疆规上工业企业首席质量官覆盖率达85%以上。
新疆民生质量获得感显著增强。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达82.05分,连续两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西北五省区排名第一,全国排名跃居前十;政府质量工作第三方评价进入全国中等水平。气候环境得到持续改善,2024年全区14个城市优良天数比例为79.7%,同比增长3%;重污染天数比例为0.5%,减少0.8%;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64μg/m3、28μg/m3,分别下降16.9%、9.7%。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5年增长83.3%,农村收入增速(年均8.4%)快于城镇,南北疆发展差距逐步缩小。
七十载砥砺深耕,新疆质量强区建设从夯基垒台迈向立体纵深,以质量变革激活了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与民生福祉的协同共振。立足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时代坐标,新疆正全力打造“质量高地”,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崭新新疆篇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