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各大电商平台“双11”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各种促销轮番“轰炸”,很难叫人不心动。但在买买买的同时,也要注意商品里的“健康刺客”、消费陷阱和消费纠纷,“宁宁”为大家准备了“双11”避坑指南,请查收→
商品里的“健康刺客”
别忽视!
别被低价冲昏头!
有些东西看着便宜,
实则是“健康刺客”,
买回家用不上、占地方就算了,
还可能悄悄伤害身体!
餐巾纸、卫生纸
直播间里常常能看到“10卷只要9.9”“24.9一箱”的超低价套餐,便宜量大,让人十分心动,但这些低价餐巾纸、卫生纸并不“卫生”,其很有可能会自带化学残留物、真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用这样的纸来擦嘴、擦私处,不知不觉可能惹病上身!
提醒
· 从正规官方渠道购买餐巾纸、卫生纸;
· 购买时认准这3个执行标准——gb/t20808《纸巾》国家标准、gb/t20810《卫生纸》国家标准以及qb/t4509《本色生活用纸》行业标准。
洗脸巾
近日,央视网曝光:市面上23款在售洗脸巾里,21款都检出了化学物质残留,只有2款明确标注“100% 棉”的产品合格。
这些宣称植物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洗脸巾,其实都是化学纤维的洗脸巾。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硫酸、二硫化碳等化学原料,处理不当会导致化学残留超标,长期接触可能损害皮肤屏障,甚至对神经系统造成影响。
提醒
· 尽量选择正规大厂的产品;
· 购买时看清商品包装上的纤维成分标注,只有明确标注100%棉的才是天然材质的洗脸巾,不要被“植物纤维”“天然提取”等噱头迷惑了。
保温杯
此前据央视曝光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抽检了50个品牌的保温杯,结果发现有19种保温杯是不合格的。这些保温杯内胆使用的不锈钢并不是符合国家标准的食品级不锈钢,而是一种劣质的工业级不锈钢201。这种不锈钢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元素,如铅、镉、铬、镍等,这些元素在高温下会溶解出来。使用这些保温杯,热水会变成“毒水”,长期饮用会导致免疫力下降、食欲不振、智力发育受阻甚至致癌等严重后果。
提醒
· 建议选择符合安全标准的,标注有304、316等级或“食品接触用”的不锈钢,安全性和耐腐蚀性上更有保障;
· 除了看内胆,还要看塑料部件,最好选择pp材质的食用级塑料。
餐具
央视曾曝光仿瓷碗是“夺命碗”:由于甲醛超标,热汤会变成“毒药”。据了解,仿瓷碗与陶瓷质感相似,不易碎且隔热效果好,易清洗,深受餐馆老板欢迎。正规工厂生产的密胺树脂餐具通常标注-20℃-120℃的使用温度,日常使用无毒性。但一些小厂生产的劣质仿瓷碗使用脲醛树脂制造,这种碗在80℃以上会分解,释放出有害气体氨气和甲醛。不合格的仿瓷碗可能会致癌、致畸、致白血病等。
提醒
· 合格的仿瓷碗底会贴qs标志,标明使用范围。
· 正规仿瓷碗价格一般在10元以上,劣质仿瓷碗价格通常较低,购买时要注意不要贪图便宜而选择劣质产品。
首饰
有不少人不想花大钱买金饰,就看上了一种平替——“沙金”。有商家宣称,这些产品和黄金一样,不掉色不怕火烧,价格只要几十上百元。
实际上,“沙金”饰品其成分主要是铜镍合金,由于表面的电镀层较薄,长期佩戴有可能磨损掉镀金层,释放其中的镍。
国家标准规定,人体长期接触的首饰,镍释放量限值为每星期每平方厘米0.5微克。浙江杭州的黄金珠宝饰品质量检验中心检测发现,部分“沙金”饰品,镍的释放量竟然高出国家标准的上千倍!长期皮肤接触含镍物品会引发皮肤过敏,甚至增加致癌的潜在风险。
提醒
· 优先选择纯金、纯银、天然玉石等材质的首饰,避免选择镀金、镀银首饰,尽量不选劣质合金首饰;
· 要求商家提供与商品对应的检测证书,证书能证明首饰材质、品质等符合相关标准。
衣服
为了让衣服颜色更鲜艳、不易褪色,一些黑心厂商会偷偷使用国家禁用的可致癌芳香胺染料。在与人体长期“肌肤之亲”的过程中,其有害成分会被皮肤吸收,引起病变或诱发恶性肿瘤。
为了防皱、防缩,或者保持印花、染色的耐久性,衣物生产过程还会添加甲醛,但含量国家有严格规定:a类(婴幼儿纺织产品)≤20mg/kg,b类(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75mg/kg,c类(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300mg/kg。然而近年来,多地抽检都发现了衣物甲醛超标的情况。
提醒
· 检查产品对应的a/b/c安全类别是否合格;成人服装应符合gb18401标准,婴幼儿服装则应满足gb31701标准。
· 贴身衣物不要买过分鲜艳的颜色,衣服到手发现异味很重,建议直接退货。
网购陷阱!
下单前要注意
类型一:警惕“情感绑架”与“剧本式”直播带货
传统的直播带货是展示产品,而新型陷阱则侧重于操纵情绪。
陷阱一:“赔本赚吆喝”剧本。
主播、品牌方和场控在直播间上演“吵架”“哭诉”剧本。这本质上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商业演出,目的是让您在情绪“引导”下做出非理性决策。
陷阱二:“卖惨助农”陷阱。
主播深入“田间地头”,讲述农产品滞销、农民生活艰辛的故事,激发消费者的同情心。但实际发货的可能并非当地农民,而是其他地方的普通商品,甚至以次充好,利用善心牟利。
提醒
· 剥离情感滤镜,回归产品本质
购买前反复问自己三个问题:我真的需要它吗?这个价格与其他渠道相比真的划算吗?它的质量有保障吗?
· 多方核实信息
对于“助农”等带有公益性质的直播,可尝试通过当地政府、媒体等官方渠道进行核实,选择信誉良好的官方助农平台,让爱心真正落到实处。
类型二:看穿“ai”的科技陷阱
陷阱一:ai换脸“明星/专家”带货
利用ai换脸技术,将明星或专家的脸嫁接到普通主播身上,利用公众对明星、专家的信任进行虚假宣传和销售。
陷阱二:ai生成“虚假好评”
利用ai批量生成带有图片、看似真实用户写的长篇好评,覆盖在商品评价区,让消费者难以辨别真伪。
陷阱三:ai客服“踢皮球”
智能客服看似能对答如流,但一旦遇到复杂问题,就会陷入“循环话术”,无法真正解决问题,目的是消耗用户耐心,放弃售后。
提醒
· 求证官方渠道
看到明星或专家带货,建议通过其官方微博、工作室等渠道进行核实,切勿轻信非官方的直播链接。
· 深挖“真实”评价
评价区的“好评”仅供参考,请重点关注中评、差评和追评,尤其是那些带有真实使用图片和详细描述的评论。
· 联系人工客服
遇到售后问题,不要与ai客服过多纠缠。直接在对话框输入“人工客服”“转人工”等指令,或通过平台的官方投诉渠道寻求帮助。
类型三:警惕“薅羊毛”反被薅的优惠券陷阱
各种复杂的促销活动背后,是精心计算的心理学游戏。
陷阱一:“永远差一点”的提现/砍价
邀请好友助力可得红包或优惠,但前期进度快,到最后几分钱时,需要邀请的人数呈指数级增长,耗费大量人情却无法成功。
陷阱二:“套娃式”优惠券
费尽心思领到一堆优惠券,结算时发现都有各种限制:满减券需要凑单到更高金额、品类券排除热门商品、红包券必须拆分使用等,最终并没便宜多少,反而买了更多不需要的东西。
陷阱三:“默认勾选”陷阱
在结算页面,默认勾选各种付费服务,如“优惠保障包”“极速会员权益”等,稍不注意就被多扣钱。
提醒
· 设定成本底线
对于需要好友助力的活动,提前设定一个时间或人情成本上限(如最多找5位朋友),超过即果断放弃,避免沉没成本陷阱。
· 支付前“冷静三秒”
在确认支付前,请仔细核对订单详情。重点查看是否有被默认勾选的,确保每一笔消费都清晰明了。
· 仔细阅读优惠券规则
领取优惠券时,务必仔细阅读其使用说明。在购物前做好预算,按需购买。
类型四:警惕付款后的“甩锅”行为
陷阱一:“价保”承诺难以兑现
商家承诺兑现“价保”服务,即在一定期限内如果商品降价,可以退还差价。但当消费者发现降价并申请价保时,商家以各种理由拒绝,例如“使用了优惠券不参与价保”“降价商品是限时活动”等,将责任推给消费者或平台规则。
陷阱二:“七天无理由退货”附加不合理条件
商家在商品详情页或客服沟通中,对“七天无理由退货”设置额外门槛,如“已拆封不支持退货”“包装破损不支持退货”,导致消费者退货困难。
提醒
· 警惕“价保”承诺缩水
选购前仔细阅读价保规则。对于商家口头承诺,应通过截屏、录屏等方式保留证据。申请价保时若遇阻,可凭此向平台或消协投诉。
· 明晰“无理由退货”边界
“七天无理由退货”是法定权利,商家不得随意设“商品已拆封”“包装破损”等不合理条件。消费者应确保商品完好、不影响二次销售,但日常的查验拆封不应成为拒绝理由。需要注意的是定制类商品,鲜活易腐品,在线下载或者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交付的报纸、期刊不适用“七天无理由退货”。
购物诈骗
提前知!
红包类诈骗
骗术核心
利用外部链接取得用户的个人信息,骗取用户的银行验证码,从而将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大家一定要擦亮双眼,谨防误入圈套之中。
刷单类诈骗
骗术核心
在此类诈骗中,骗子会利用大家最初的防备心理先给一点甜头,第一笔刷单通常确实会返还现金,等大家放下戒备,骗子就会以各种理由不再返款。
退款类诈骗
骗术核心
“双十一”后,骗子们常假扮“客服”,借“退款”“退货”等理由,要求消费者点击其提供的钓鱼网站链接,盗取持卡人的银行密码及动态验证码。
中奖类诈骗
骗术核心
骗子往往会给消费者发送中奖短信,诱骗其登录钓鱼网站,并要求其在登录时输入个人信息和银行账号密码,借此实施诈骗。
快递类诈骗
骗术核心
骗子将自己包装成快递员,凭借“快递丢失”“快递受损”等理由,通知消费者快递不能按时到达,以“账户安全测试”或其他同类理由要求转账或骗取银行卡验证码。
记住维权路径
遇到纠纷不要慌!
商家单方面取消订单,消费者能否索赔?
可以!商家行为构成违约!
维权路径
您下单并付款后,与商家之间的买卖合同即告成立。商家未经您同意单方取消订单,属于违约行为。您可以要求商家继续履行合同(即发货),或主张赔偿因此遭受的损失,如商品差价、优惠券损失等。
快递运输途中丢失或被冒领,快递擅放代收点,找商家还是快递公司?
第一时间告知商家,并协商退款或重发。
维权路径
网购过程中,您与商家之间存在买卖合同关系,快递服务通常由商家提供。因此,商品在运输途中丢失、被冒领,商家尚未完成货物交付义务,构成违约,根据合同相对性,您有权要求商家负责处理,比如重新发货或退款。商家承担责任后,可再向快递公司追偿。
网购商品有质量问题该如何处理?
不仅能退款,还能“加倍赔”。
维权路径
网购到假冒伪劣商品,可以解除合同,要求商家返还货款,并赔偿商品或服务价款三倍的损失。如赔偿金额不足五百元,则赔偿五百元。若网购到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可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
网购赠送的赠品有质量问题能否索赔?
可以!赠品同样受法律保护!
维权路径
商家宣称“赠品不享受三包”等属于无效格式条款。赠品作为商业促销手段,同样应符合相应的产品质量标准。若赠品存在质量问题,您有权要求商家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或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主播承诺假一赔十,是否算数?
算数!主播的承诺就是“合同约定”。
维权路径
主播在直播间作出的“假一赔十”等公开承诺,不是随口说说,而是对消费者的承诺,是促使您购买商品的重要因素。一旦您下单购买,这个承诺就成了合同的一部分,对主播或其背后的商家具有法律约束力。若购买商品与承诺不符,您可以依据该承诺主张权利。注意保留直播间录屏、订单截图等作为证据。
先涨价后促销,可以退差价吗?
可以!此行为涉嫌价格欺诈!
维权路径
商家在促销期间存在虚构原价、先涨价后降价等行为,诱骗消费者进行交易,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涉嫌价格欺诈。商家构成价格欺诈的,您有权要求商家退差价,并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若协商无果,可向电商平台或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综合自央视新闻、央视财经、科普中国、中国消费者报、申工社
整理:陈 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