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五运会跳水赛场上,广东队延续辉煌,一举揽获女子团体与男子团体金牌,展现了“跳水强省”的深厚底蕴。荣誉的背后,是无数幼苗在基层沃土中的默默生长。跟随GO Guangdong的脚步,我们走进被誉为“冠军摇篮”之一的湛江市跳水运动学校。
下午五点,跳水学校的陆上训练馆逐渐热闹起来。放学后的学生陆续走进训练场,从压关节、靠墙倒立,到蹦床起跳、专项器械训练……每一项基本动作都严格规范、反复打磨。
倒立是每日训练的必修课。训练馆里,教练不时提醒:“核心收紧!脚尖绷直!”跳水教练杨车善表示,倒立不仅能增强上肢力量,更关键的是培养空中姿态的控制感,这直接决定了入水效果的好坏。“只有倒立练扎实了,入水的那一下才会有感觉。”
傍晚六点,训练场地从陆上转入水中。30米见方的跳水池里,不同年龄、不同组别的小运动员们分散在各条跳台与跳板上,以倒立入水和各组别起始动作为主,反复打磨入水的垂直度与动作的稳定性。水花不断溅起,又渐渐平息。小队员一次次跃下,哆嗦着从池中爬起,小跑返回跳台,继续下一次尝试。
尽管一个教练常常兼顾多名队员,尽管小队员正值贪玩年纪,但训练中却无一人分心。他们专注地完成每次起跳,然后认真等待教练的点评。“跳水是一个不断重复、不断规范的过程,”教练向记者介绍,“我们基层训练的目标,就是为孩子们打下最扎实的基础,期待未来能向省队、向国家输送更多的好苗子。”
全红婵的闪耀成名,将更多人的目光吸引到了湛江这座跳水之城。杨车善介绍,随着跳水项目热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家长鼓励孩子参与训练。同时,学校也主动出击,定期前往当地幼儿园和小学,寻找有潜力的“苗子”。
在跳水学校,孩子们被分为三四个年龄梯队,接受因人而异的梯队化训练。杨车善表示,队员们每日放学后雷打不动地投入训练,周末也不例外,“一年365天,训练363天!”即便进入寒冬,没有恒温泳池,孩子们也努力克服,因为中断一个冬天,基本上就等于从零开始。
除了系统的技术训练,学校同样重视通过榜样力量激励学生。“昨天我们组织一起观看十五运会跳水比赛,通过这些高水平的赛事,分析优秀运动员的技术细节,为小运动员树立训练目标。” 杨车善介绍,从湛江跳水运动学校走出的聂钧也参加了本届全运会,他曾获得亚锦赛冠军,现在很多小队员的目标就是向他学习,甚至希望可以做到更好。
在湛江市跳水运动学校,训练日复一日,从陆上的倒立、弹网练习,到水中的起跳、翻腾和入水,每个动作都需要反复打磨。成功没有捷径,唯有通过成千上万次的重复,才能将基本功练得扎实,一步步接近心中的目标。
湛江市跳水运动学校成立于2013年,是粤西地区首个室内跳水馆。作为广东省重点跳水训练基地,学校集专业训练、竞赛举办与全民健身服务功能于一体。长期以来,学校为湛江市跳水队和赤坎跳水队提供训练保障,并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培养和输送跳水英才,是“跳水之乡”湛江的核心人才摇篮。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丁荷菲 尹珏文
视频 李江锐
海报 武君丽
摄影 丁荷菲
校对 赖玉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